守 望(二)——来自红旗渠畔的报道
守 望(二)——来自红旗渠畔的报道
(资料图)
□ 杨玉东
岁月是条轮回的河流。暑来寒往,四季分明。看似日复一日安静地流淌,却没有一次重复的水流,没有一个重复的日子。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是诗人对往日红颜的眷恋,人生的好多美丽景致,就像丽人的等待,倏忽间,芳踪无觅处。
人的生命在于追求之中,不是在结果中,结果并不重要。这是当年作家路遥的话。
壹
L先生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和他的相识也是一个故事。2015年底,朔风凛厉,长空飞雪。我决心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再拼一把,向最后的目标再跳一次。如此也算是对曲折回旋的人生有个交代。读原著,问专家,看视频,经过一个季节夜以继日的准备,疲惫不堪,却也感觉似乎胸有成竹。
答辩,是必要的前提。于是,人过不惑之年,众目睽睽之下,我坐在了由诸位省内专家组成的评委会的前面,重新做一次考生,让思维飞速地检验自己的内存。
主考是位器宇轩昂,温文尔雅的专家,在评审组的所有人中出类拔萃。
他用标准的中州语向我提问。当我谈及家乡的文化,家乡的精神时,他的眼神有微微的闪烁。
尽管没有在意。但我的第六感和他冥冥之中有种亲近感,朦朦胧胧,丝丝缕缕。
到底是什么?对是乡音。
曾经沧海难为水。岁月和经历的磨砺,依然无法更改一个人最基础的文化基因。
这位主考就是L先生。此事结束后,一位业内的朋友告诉我,他是从家乡文艺界走出的精英才俊,现为省直文化研究单位的专家领导。
在我的思维河流中穿越时空,对L久已耳闻。
那时候,我刚刚在文化部门参加工作,在办公室负责写稿子。那年,首次创建全国文化模范市,和当时的科技电视台一起制作了申报专题片。我和单位的领导到省里汇报创建情况。晚上,领导安排说要让原来在家乡工作现在省城工作的老乡也就是L,给审阅一下材料。
车开到了楼下,领导让我在楼下等候,他们上去了。
如此,我也就错过了与L的相识。
去年的中秋刚过,一位朋友来电说,“L的新作刚上演,来安阳巡回演出,L联系说,你的造诣不错,让专门请你过去看看!”
相逢回眸三秋暖,前世今生偶遇缘。
那次去的都是L在家乡工作时的好友,或者文艺界的精英。真心感谢L地记起和青睐。
这次巡回演出的作品主题是关于反腐倡廉的方面的。
故事从悦耳的笛声开始。讲述了一个寒门子弟盛与衰的故事。孩子父亲早逝,母亲靠卖泥笛为生支撑他从初中到重点高中,再到大学毕业。
悠扬的笛声是孩子成长的伴音,清脆,悦耳,亲切!孩子一直是母亲的骄傲!
作品随后的部分则飞流直转。孩子参加工作后一路进步,官至省里扶贫部门主要领导,大笔一挥,为自己成长的村子修路,改善环境,村里人有口皆碑。但终不能洁身自好,在一些“好朋友”的围猎,在贪腐的泥淖中越陷越深,越走越远,最后身陷囹圄。
作品在老母唤儿的凄凉中结局。背景音乐依然是泥笛声声。凄厉,忧伤,令人扼腕叹息!
一部令人荡气回肠,潸然泪下的作品!
曲终。我见到了L。
“都已经名扬中原了,还在写?真要写到北京去啊?”朋友和他开玩笑。
“从没有想过要成名成家,只是想对起当年对艺术的追求,对起自己的初心,对起咱太行山水的滋养”。L笑着说。乡音一不留神又飘洒出来,沁人心头。
今年的春节,一位文友给我来电,“L的文集出版了,送你的一套我拿回来了!”一时感动。
剧本,文学,诗歌,诉说着L的且歌且行,神清气爽,风情万种。
不忘根本,不忘来时路。无论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还是山重水复疑无路!
与L的相识,此生弥足珍贵。
贰
每当想起C先生,都会有莫名的感动。
去年,秋意婆娑,天高气爽的日子,我刚到新单位工作。一天,一个陌生的电话打进来,报了一个我不太熟悉的名字,是位老教师,说是写了点东西,想和我见一面。
盛情难却。于是在一个午后,我的办公室里,我见到了约了一段时间的C先生。
六十来岁,花白头发,有点发皱的西服,难以掩盖眼神里的文雅,刚健,纯粹,明亮。
握手,深深力度折射出的真诚一览无余。
“我们见过面。你可能不记得了。大概十多年前,那会你还在原部门工作。我费了好大劲,问了好多人,才找到你的。”C是男中音,略有点激动地说。
我的思维穿越时光的隧道,在历史的年轮里迅速地搜索。
好像有点印象了。的确见过。
那些日子,我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颇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受。就在这样的日子,C在一个暮春的上午来到我阴冷的办公室。但却满面春风,满眼真诚。
“我是一位退休教师。爱好文学,也写点东西。在《安阳日报》上多次拜读你的文章,对你神交已久。打听了好多人,才知道你在这里上班。这次算遂愿了。”C微笑着,眼里不无认真地对我说。
我们当天谈了很久。
“我退休前在学校教初中语文,写了些文章,但都没敢拿出手。你有时间了给我指导一下。”C谦逊地说,从一个环保手提袋子里拿出厚厚的一沓用钢笔写成的文稿。
我知道,写文章我是后生,是刚刚触及门道者,哪里敢枉为人师?况且,是位和我父亲几乎同龄的满腹经纶的老者!
一边退让,一边又不忍拒绝。
“你的文章擅长在历史的维度上叙事,让人有厚重感,你是怎么做到的?”
“你平时都看什么书?”
“你平时啥时候写作。估计是晚上加班写吧?要不发稿的频度怎么那么密集?”
关于生活,关于文学,关于感悟……
C问得很细,很多。我有些应接不暇。
阳光开始撒进我的办公室,照着我和C。是寒冷过后的些许温暖。
突然间,温暖的谈话,温馨的谈话,和煦的问答,在突如其来的繁杂事务中被迫中断。
我一脸无奈,颇为不舍。
“你还年轻,岁月不会掩盖金子的光芒。会好起来的。”C看出了我的无奈,使劲握着我的手,匆匆道别。
一别,就是十多年的光阴。
这些年风风雨雨,连续调整了不少的单位,C也就沉淀在心灵的深处了。
我的思维轮回到了眼下。C当初模样真的记不得了。但眼神依然能感受出当年的温暖来。
“谢谢您还记得我。有需要帮助的尽管说。”
再遇故人,我的眼神有点湿润。
“没有什么事。就是想来和你聊聊文学,这些年总想来看看你,但一直在北京给儿子看小孩,未能如愿。回家,也是匆匆茫茫的。问了几个人,都说你不在原单位了,又不知去哪了。这次又是托了好多人才打听到你的新单位的。”C灿烂地笑着,一副老友相聚的模样。
“读你的文章,我能感受到你的浪漫情怀。”
“你行政事务这么多,能坚持写作,不容易的。”
“这么多年,我写作的感受是……”
……
又过了些时日,在公园跑步的我,看到路边休息的C先生和老伴。
“我到单位找了你几次,说你经常在政府工作,没有见到。他们告诉我你早上晨练,我想在这一定能遇到你!”
“这些日子,我在闺女家住。马上又要回北京儿子家了,再和你见见。回头我会给你把文章用电子邮件发过来。我们多交流。”
晨风中的C先生,拉着我的手,暖暖的,比平时健谈的多。
面对老者那沟壑纵深的脸庞,面对老者婴儿一样纯洁的目光,面对老者燃烧如火的真情,泪奔!
随后,我陆续收到C先生发来的文章,有关于忆取过往的,也有岁月感怀的,还有歌颂当下盛世太平的。每每读起他带有温度的文章,总是心生感动,内有戚戚焉。
闲暇时,老想起C先生。夕阳下,依然激情飞扬,依然光彩照人。我们晚辈断然不敢稍有懈怠,自叹时逝!
有一种缘分是偶遇,有一种等待是执着,有一种情感是纯粹。
这些,构成人生的弥足珍贵,构成人生的瑰丽起伏,构成人生的光阴无价。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叁
K兄是十多年前我在研究生班同学。
当年给我的印象是,冷静低调但气宇轩昂,颇有名士之风,书卷之气。
三年同窗,每每隔一段时间我们便聚会省城学习十多天。课下,便是同地老乡们相约胡侃,天南海北,欢声笑语。
那次刚刚入校,各地的老乡同学忙着聚会,联络感情。我们地市的同学,受其他地市的影响,嘁嘁喳喳的议论,说应该聚一聚,但一直没有议论出一个结果来。
“你来组织咱同学,费用我来解决。”这时,一个浑厚的声音喊我。
寻常时间不露声色,关键时刻一鸣惊人。
那种遇事担当,坚韧不拔,厚道待人,让我这和诸位同乡感动不已。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和K兄接触。也是对K兄记忆犹新的一个片段。
此人可厚交。时光见证。
和K兄的后来交道颇深,多和家里人有关。被社会传得越来越玄乎的所谓的“潜规则”所左右,不停地唠叨让我找K兄帮忙。
无奈中,我联系K兄。
“评审条件如何?有缺项的没?”K兄开门见山。
“积累了好多年,应该差不多。”
“耐心等待,不要信邪。世道终归是公平的。”感觉还是当年的K兄。
后来的故事是,妻子顺利通过评审。但远没有传说中的江湖风云险恶。
老兄见我,泯然一笑。
去年孩子高考。我面色泰然却稳不住焦急的内心。还是K兄。
“可以找朋友关注一下录取情况,但现在是计算机派位。里面没有猫腻。老弟尽管放心。”从电话里能感到K兄的举重若轻,洞悉纷繁。
在难挨的等待炙烤中,K兄带来了录取的好消息。
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
去年夏天的一个傍晚。七月流火,如炙如烤。正在寻思找一个凉爽去处的我,接到K兄的电话。说是在本地学习,晚上一起聊聊。
在巍峨的太行山麓,蜿蜒的红旗渠畔,我如约见到了K兄,随行还有两位相同气质的同行。
渠畔,夜风清凉,小店很小,我们相谈甚欢。
“老弟,我老早就想和你谈谈文学。谈谈文学创作。可是每次相见都是来去匆匆,来不及畅谈。这次,我们终于可以推心置腹地聊聊了。”
“很喜欢老弟的文章,每次报纸上出现时,我都细细品味,浩浩荡荡,悠悠扬扬。大思维,大气魄,大格局。”K兄不无感慨地说。
“K兄在行政界行走多年,官至正处,纵横捭阖,如鱼得水。为何突然研究起文学艺术?谈起了形而上的思维?”我一时迷惑不解。
K兄没有多说,只想听听我的创作过程和成果。
半瓶之水,来回晃荡。
我一边说,一边想自己,有些卖弄风雅之嫌。
盛夏深夜那伴随着潺潺渠水而至,又伴随着渠水而道远的山风,像故人,认真地倾听着我们的畅聊,间或参与了我们的欢笑。
能在喧嚣的红尘之内,事务之外,世俗之外,功利之上,寻找一方灵魂的净土,然后诗意的栖息,诗意的耕耘,诗意的收获。难能可贵!
临行,带走了我新近的作品,却颇增了我对老兄的敬意。
今年的晚秋,一个金风习习,红叶浪漫的日子,老兄突然来电。说是在林州检查工作,找个空闲来和我聊聊。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心里满满的欢喜和激情。
冷静,和善,从容。K兄和往常一样,掩盖不住的魅力四射。
在我狭小局促的办公室里,缕缕热茶飘香。谈人生,谈文学,谈境界。K兄让人感觉充盈,风和日丽。
“老弟,其实我一直在写作,在摄影,在追求文学艺术的魅力。”
“人要找到让灵魂归家的路。否则,在名利场中浸透久了,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当初为何出发,不知道我们未来向哪去?”
“我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设置了一道防火墙,把工作和生活有效切割。互不干扰,相安无事,怡然自得。”
“我不愿与非同道者苟同,不愿在觥筹交错中,无聊聚会中,虚无繁华中,浪费光阴,丢失自我。”“我有两种爱好,一是游泳。原来我的身体不是太好,于是找到游泳这种适合我的运动。在碧水云天间,酣畅淋漓,挥洒性情,其乐无穷!现在我可以轻松地横游太行平湖;二是读书与写作。在温暖的阳光下,闲适地读几本心仪的书籍,如遇故人,心交圣人,如饮甘露。”K兄谈的天高地阔,阳光灿烂。
“心外无物。”我仿佛看到了明代理学家王阳明的衣袂飘飘。
约三四天,我受到了K兄的电邮。有三五篇文章,里面有关于父亲的,关于母亲的,关于行路的。文章字字珠玑,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行行的字,父亲伟岸,执着,担当;母亲温和,亲情,内秀,跃然纸上。
黄河故道,西风正烈。一个清秀的少年,在父亲的期盼中,母亲的温柔中,人生的磨砺中,从历史的深处,人生的原点走来。堂堂正正,清清爽爽,思无邪。
每一篇散文,都是老兄的思想在闪烁;每一则故事,都是老兄的灵魂在飞翔。
“人常说,灵魂和身体,总有一个在路上。我觉得K兄让二者一起上路,酣畅淋漓,然后道骨仙风。”
归家的路上,有老兄同行,甚好。
尼采说,人生有三种境界。一曰骆驼,历经坎坷,为生计所御,忍辱负重,咬紧牙关,疲于奔命。二曰狮子,卧薪尝胆,一日为王,呼啸山林,号令百兽。三曰婴儿,纯净自然,天真无邪,返璞归真,怡然自得。
冬日的林州,晨曦初露,祥云悠悠。公园内,金叶飞舞,袅袅娜娜,一派安详静谧。
“簌簌不觉声,悠悠落叶舞。
淡淡高日影,绵绵暖意生。”
这是我和一位朋友联袂的一首咏冬的诗。
秋收冬藏,归去来兮。
让灵魂归家。让生命诗意的栖息。
作者简介:
杨玉东林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省委理论宣讲团成员、理论宣讲专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