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创投网 > 旅游 > 正文

【地评线】听·见︱“特产互寄”渐流行,“互寄”背后收获了啥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资料图片)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图片来源:极目新闻

新江苏评论员 苏心

广西桂林米粉交换得到上海蝴蝶酥、内蒙古奶皮子换来贵州腊肉腊肠……当下,“特产互寄”正成为互联网社交平台上一种新的流行,互不相识的网友联系后即可互相寄送家乡特产,不少网友纷纷晒出了自己成功互换特产的照片。

在互联网几乎能购买到全球商品的今天,年轻群体为何重拾以物易物的热情?

“因为不知道买什么,比如河南我只知道胡辣汤,但肯定还有很多好吃的,但我不知道,所以想尝尝。”“现在互联网同质化严重,商家只注重包装和广告,当地人寄的特产比较靠谱,也能代表当地的特色。”“并不是要多贵的东西,因为能收到远方从未见面的朋友送来一份特产,其实本身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网友们的留言,道出了“特产互寄”兴起的原因,也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特产”所传递的特殊意象之上。

特产与乡愁、归属感有着密切联系,亦是了解一方地域文化的重要窗口。在热衷“特产互寄”的年轻群体眼中,这是一次发现和体验异地生活饮食风俗的机会,也是一次重新认识家乡魅力的独特体验。

在社交媒体#互换特产#的话题下,许多网友纷纷留言:“我是江苏徐州的,这里有米线、把子肉、油烫鸭、擀面皮、凉皮、条酥、蜜三刀、羊角蜜等各种各样的小吃。”“我是山西的,我的家乡有浑源米粉、大同县黄花、广灵小米、豆腐干、阳高杏脯,山西醋,欢迎互换特产。”来自五湖四海的网友通过地域标签,展示着自己家乡的美食,而这些极富地域特色的特产,如同一件件“信物”,激发了人们对远方的想象与期待。在这里,“特产”成为一种身份标识与文化符号,“互换特产”既是网友们对家乡美食的一种自信推介,也成为来自不同地域的年轻群体的文化互动。

有网友不仅晒出自己寄出与收到的特产图片,还详细记录了自己准备特产的历程。一名上海的网友为了购买蝴蝶酥,早上七点一过就赶去当地店铺现场排队,“有点体会到叔叔阿姨热衷排队的乐趣。”结果好不容易买到手,发现蝴蝶酥保质期只有3天,不得不重新网购礼盒装。为此她也拍了排队照片,向对方解释,并将经历发布在了社交平台上。可见,作为网络时代的一种特殊社交方式,年轻群体参与特产互换不仅是为了得到几包特产,更在意的是背后的情感和社交价值。正如网友所言,“重要的是用心准备的过程,将心比心才是真的互换特产成功。”

多年前,不少人就曾有过与千里之外的陌生人当笔友、互换明信片的经历,从以前盼一封书信跨越千山万水,到如今等一份特产来到身边,这种以美食、信件为媒介承载情感的方式,是一种难得的默契。

纸短情长、礼轻情浓,“特产互寄”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朴素的期待:真诚才能换得真心。浏览社交媒体上#互换特产#话题下的评论,出现次数最多的高频词是“真诚”。有网友分享了自己互换特产的经历,她在文末写道,“在网上可以买到所有,但买不来善意与真诚,一次互寄特产,让我收获了一个素未谋面的朋友,感谢相遇,感谢真诚相待。”

值得警惕的是,真诚未必定能换得真心,有时也会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其谋利的手段。在社交平台上,有网友就晒出自己的受骗遭遇,除了互换的特产缺斤少两、伪特产滥竽充数,还有一些人发来假的快递单号。遇到此种情况,可以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或者相关监管部门投诉,要求其介入调查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交换特产时,除了要谨慎选择交换对象,仔细辨别账号信息,也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尽量隐藏个人住所等信息,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特产互寄的流行并非偶然,年轻群体对于地域文化的自发推介与接纳与无疑是一个好的信号,其背后是青年人不断提升的文化自信。真正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既需要以文化价值为基本内核,也需要这种“形”的新颖外在体现。同时,这种更加生活化的表达方式,也使得不同地域文化在表现方式上更具创新性,也只有生动的、贴近生活的文化种子,才能更好地在年轻群体心中生根发芽。

关键词: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中国创投网 - cn.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