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创投网 > 旅游 > 正文

国内固态电池产业链和重点企业分析 主流厂商按照半固态到全固态的发展路径布局


(资料图)

一、产业链:半固态-全固态迭代,电解质-负极-正极梯次升级固态电池技术迭代基于液态体系,顺序遵循固态电解质-新型负极-新型正极。主流厂商按照半固态到全固态的发展路径布局,核心变化在于引入固态电解质,电解质预计从聚合物+氧化物的半固态路线,向氧化物半/全固态路线,再向硫化物全固态路线迭代;负极从石墨,向硅基负极、含锂负极,再向金属锂负极升级;正极从高镍三元,向高电压高镍三元、超高镍三元,再向尖晶石镍锰酸锂、层状富锂锰基等新型正极材料迭代;隔膜从传统隔膜,向氧化物涂覆隔膜,再向固态电解质膜升级。

产业链方面,电池端企业主要有宁德时代、比亚迪、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亿纬锂能、赣锋锂业、辉能科技、国轩高科、孚能科技、蜂巢能源等;固态电解质企业主要有天目先导、蓝固新能源、奥克股份、上海洗霸、金龙羽、瑞泰新材等;固态电解质前驱体锆源/锗源企业有东方锆业、三祥新材、云南锗业、驰宏锌锗等;负极企业有兰溪致德、贝特瑞、翔丰华等;正极企业有容百科技、当升科技等;隔膜企业有恩捷股份等;此外整车企业以自研或增资入股等方式积极入局,代表公司有丰田、日产、本田等。

图表:固态电池产业链全景图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国内:半固态电池率先落地,23年开始小批量装车半固态电池国内率先量产,23年开始小批量装车,24年实现规模放量。国内以市场驱动为主,行业基本选用可量产的半固态路线,电解质选用聚合物+氧化物复合路线,正极仍选用高镍三元体系,负极升级为预锂化的硅基负极,实现能量密度360Wh/kg。代表厂商为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赣锋锂业、辉能科技等,已在高端无人机、航天、军工等高端领域实现应用,23年实现360Wh/kg以上装车发布,如蔚来、上汽、赛力斯、高合等,成为产业化元年,但仍需规模效应降本,24年实现小规模放量,24-25年迎来商业化转折点。三、宁德时代:推出凝聚态电池,开启下一轮创新节奏的里程碑推出凝聚态电池,兼具高比能与高安全,可快速实现量产。宁德时代2023年4月19日推出凝聚态电池,兼具高比能和高安全,并且可以快速实现量产,是开启宁德时代下一轮创新节奏的里程碑,能量密度可高达500Wh/kg。该电池采用高动力仿生凝聚态电解质,构建纳米级别自适应网络结构,调节链间相互作用力,在增强微观结构稳定性的同时,提高电池动力性能,提升锂离子运输效率。此外凝聚态电池还聚合了包括超高比能正极、新型负极、隔离膜以及新工艺等一系列创新技术,使之既具备优秀的充放电性能,又具备高的安全性能。2023年内具备车规级量产能力,同时进行航空级合作开发。公司正在进行民用电动载人飞机项目的合作开发,执行航空级别标准与测试,满足航空级别安全与质量要求。同时,宁德还将推出凝聚态电池的车规级应用版本,可在2023年内具备量产能力。凝聚态电池的问世将会对实现碳中和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为追求清洁环保的未来提供有力支持。重点布局硫化物全固态路线,但距离商业化仍需5年以上。与日韩企业路线相似,宁德时代直接布局最具潜力的硫化物全固态电解质。宁德时代自13年起申请固态电池相关专利,具有多年技术储备,其中9项专利内容中含有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专利内容包含基于硫化物的固态电解质、正极极片、固态电池、电池材料回收等方面。公司目前已有高能量密度的固态电池实验室样品,但距离实现商业化仍需5年以上。以全固态锂金属电池为发展目标,不断提升能量密度与安全性。针对高端市场,宁德时代将持续投入全固态锂金属等新材料技术的研发,以锂金属负极材料为发展方向,正极材料由传统三元向高压三元、无金属材料迭代升级,通过不断攻关工艺难题与关键技术,争取到2030年前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超长续航、安全及具成本竞争力的锂电池技术。四、比亚迪:专利数量多覆盖范围广,技术储备丰富深耕固态电解质多年,专利数量众多。公司于11年起申请固态电池相关专利,截止23年3月已申请50余项,获30余项专利授权,申请中专利10余项,专利储备丰富。研发涵盖多种路线,技术不断更新迭代。公司技术路线包含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和复合固态电解质,其中聚合物路线主要包括PEO和聚烯酸酯类,氧化物、硫化物和复合固态电解质路线研究范围广泛,多种路线同步进行,不断升级迭代。此外,公司不断优化正/负极材料,对三元正极包覆硫化物电解质、钼酸盐等以改善离子传输和循环性能;负极采用硅基核壳结构、锑/铋锂合金以提高离子/电子电导性和电化学性能。技术储备丰富,后续或升级固态+短刀+CTC体系。公司申请固态电解质相关的专利覆盖固态电解质材料、正/负极材料修饰与改性、电池结构、电池包与模组设计等,专利覆盖范围广泛,技术储备丰富,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结合传统电池包向CTC路线发展的趋势,推测第三代刀片电池可能使用固态软包。五、卫蓝新能源:承接物理所核心专利,工艺技术全面领先脱胎于中科院物理所,掌握原位固态化核心工艺。卫蓝新能源于2016年成立,由中科院院士陈立泉、研究员李泓、原北汽总工俞会根共同创办,是中科院物理所固态电池唯一的产业化平台,承接所有相关专利,研发实力全面领先,获小米集团、蔚来资本、华为哈勃、天齐锂业、吉利控股等入股。公司主打半固态路线,采用聚合物+氧化物(LATP为主)复合路线,首创原位固态化等八大核心工艺,改善固-固界面接触,并与液态电池工艺基本兼容,铸造产品护城河。与蔚来、吉利等众多车企达成合作,23年下半年装车上线。20年8月,公司溧阳基地中试线投产(0.2gwh),针对无人机、AGV等消费领域,能量密度达275Wh/kg,支持7C高功率放电。22年6月,公司湖州基底投产(2gwh),针对动力领域,能量密度达360Wh/kg,23年上半年开始规模量产,预计下半年搭载蔚来ET7的150kwh电池包上线,续航里程突破1000km,成本较为昂贵,仍需规模效应和研发突破,进一步降本。此外公司已开发铁锂储能电芯,具备本征安全属性,能量密度150Wh/kg,已开始示范应用(4MWh)。全固态电池方面,公司计划24、25年推出400、500Wh/kg产品,量产进度较为领先。远期规划产能超50gwh,形成完善产业链布局。公司22年底产能2.2gwh,远期产能规划超50GWh。公司电解质与天目先导、蓝固新能源、盟固利合作,正极与容百、当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负极与天目先导、贝特瑞、天齐锂业合作,隔膜与恩捷股份签约,形成完善产业链布局。想了解更多固态电池相关资讯和内容,请关注中研网《2023-2028年中国固态电池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关键词: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中国创投网 - cn.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