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创投网 > 旅游 > 正文

国际视野研判发展新方向,专家解读中新广州知识城三大创新“关键词”

“中新广州知识城要在开放式创新生态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这是在8月11日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召开的“创新大道看创新”主题研讨沙龙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理事、公众意见调查部主任冯楚军作出的新研判。


如今,沿着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创新大道知识城路段由北向南,沿途已形成生物医药、半导体、纳米科技、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业态。

面对当前席卷全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创新”为发展底色的中新广州知识城,迫切需要站在国际视野谋划更为前沿的发展思路。为此,在当日的对话沙龙上,与会专家学者代表围绕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以“创新大道 创无止境”为主题,结合国内外区域发展的前沿方向,解读中新广州知识城创新发展的三大关键词。


(资料图)

升能级:对比国内成功案例,靶向提升城区三大能力

能级,是城市相对于外部区域发挥集聚、创新和扩散功能的程度,评价的关键要素是城市的经济功能、创新功能、服务功能。一个城区的能级越大,其对高端资源的汇聚能力就越强,创新能力就越强,在竞争与合作中便越有优势。对此,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广州数字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张振刚在研讨会上提出,面向未来,知识城需要加强对城市能级发展的战略思考。

张振刚以目前国内在城市能级打造方面较为成熟的市辖区举例,总结起来都具有高度重视区域营商环境、优化高水平服务,重视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产业园区等特点。

“一些成功的区域案例是值得知识城借鉴的,”张振刚表示,提高城区的能级水平,意味着至少要从三种能力维度提升创新水平,即企业的核创新力、产业的流创新力和城市的源创新力。

张振刚认为,企业方面,需要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升企业的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水平,增强企业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即“核创新力”,黄埔区众多的专精特新企业就是今后城市提升创新能力的核心基础;产业方面,要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通过大平台、大项目建设打造平台经济、共享经济、范围经济、智能经济,促进各种生产要素高效流动和协同,增强产业的协同力,即“流创新力”;城市方面,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机制创新,让人才流、信息流、物资流、商业流、资金流更好地融通,增强城市价值创造的能力,把创新资源进行有效的汇聚、策源和辐射,提升城市的“源创新力”。

作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三城一岛”战略的核心承载区之一,可以说如今中新广州知识城在提升城市能级、凸显区域品牌方面,已经走在了省市前列。以该区最为特色的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为例,广州来恩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融资总监吴玉清表示,公司将中国总部落户知识城,高效的政府服务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知识城在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等方面给予企业很大帮助,特别是针对生物医药企业资质申报工作,有专人专班进行服务。而且这里也有良好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大大降低了企业入驻的成本。”吴玉清说。

走前列:肩负国家发展使命,连接全球创新生态链

《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明确提出要将知识城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知识城肩负着这一国家使命,决定它需要在创新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在谈到知识城如今的发展时,冯楚军颇为感慨,近5年来,他连续对这个中新两国合作发展的特色区域进行了研究和观察。他认为,现代科技创新就其实质而言都是开放式的,既要强调科技自立自强,也要以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和更加高超的合作技巧,与全球创新链保持连接。

“知识城本身是具有平台优势的,这个中新两国共同打造的国际知识创新平台,在创新成果产业化体系、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方面有良好基础。”冯楚军表示,在优势基础上,未来知识城要重新认识新加坡在产城融合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要积极申请国家综合授权改革试点,要有政府靠后、企业靠前的意识。

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副院长顾海文对此表示认可,他觉得如今中国、新加坡之间的合作关系已经被进一步升级定义为全方位、高质量、前瞻性的合作伙伴,期望中新广州知识城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示范性和前瞻性作用。

新赛道:抓准科技变革机遇,融入世界数字经济发展潮

第一次到访中新广州知识城的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所长杜国臣,在活动现场坦言,知识城已经站在广东发展的最前沿。但他也表示,当前全球科技革命再出发,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下,以创新为发展之本的知识城如何持续抓准机遇?杜国臣给出的答案是要全力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

“通过这几天的调研,我发现知识城已经形成了很好的数字经济发展氛围,半导体、人工智能等产业蓬勃发展。”杜国臣认为,知识城的很多企业无论是在医疗、工业互联网、制造业、平台经济等产业领域都在进行很深入的数字化变革。

杜国臣提到,与国内其他城区相比,知识城自身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其能够更加快速地融入世界数字经济的发展浪潮。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下简称“DEPA”)为例,他表示中国与新加坡两国都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也正在推进DEPA协议合作,知识城可以探索与新加坡在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开展合作,打造数字经济合作示范区。

“在知识城这样的改革前沿地,尝试在数字经济领域打造一个综合改革、扩大开放的试点,我认为只要地方政策有决心,我相信研究院和企业都会很有积极性。”杜国臣说。

实际上,回顾中新广州知识城13载的发展,这片创新热土最不缺的就是改革决心。13年间,知识城持续深入打造开放创新的产业生态,如今中新广州知识城这片232平方公里的土地,广州科技创新轴的硬脊梁正在加速挺起。

(摄影:李剑锋)

关键词: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中国创投网 - cn.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