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创投网 > 旅游 > 正文

每天喝一杯酸奶,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买酸奶应该看这些→

酸奶,很多人都爱喝。有人喜欢它浓稠的口感,有人喜欢它酸酸的口味,有人喜欢它丰富的营养……

喝不喝酸奶,不全是因为口味,更多的人在意的是它的“营养价值”。酸奶到底好不好?长期喝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先说结论:酸奶是一款健康的饮品,经常喝可以补充营养,对身体有好处,但前提是要买对合适的酸奶。


(相关资料图)

1

一杯酸奶里,到底藏着什么?

酸奶是以生牛(羊)乳或乳粉为原料,经杀菌、乳酸发酵而制成的奶制品。它不仅保留了牛奶的营养价值,比如优质蛋白质、钙等,还富含益生菌,并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使营养价值进一步提升。

目前,市面上的酸奶,种类繁多,价格差异很大,从几块一杯,到二十几块一杯的都有。这些不同的酸奶,到底怎么选?

要搞明白这个,就得先了解酸奶的分类。我们在超市买到的酸奶,根据发酵剂和食品添加剂不同,可分为四大类:原味酸乳、风味酸乳、原味发酵乳和风味发酵乳。

目前,风味发酵乳是市面上的主流产品。但很多人认为,风味发酵含有食品添加剂,还可能含糖量超标。

其实不能这样一概而论,因为风味发酵乳里面至少80%都是奶,如果能添加其他营养素来进行营养强化,那么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风味发酵乳的整体营养价值。

建议大家购买酸奶时,关注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这样能实打实地看到一杯酸奶里,到底藏着什么。

酸奶的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怎么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对于一杯原味酸乳,我们要重点关注的成分指标有三个,分别为:配料表、蛋白质含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

图片来源:网络

先看蛋白质含量:每100g含有3.8g,远高于国家标准:发酵乳的蛋白质的含量应在2.9%以上,确认为真酸奶。

市面上还有一种“酸乳”饮品,很多人会跟酸奶搞混。这类饮品蛋白质含量通常在1%左右,营养价值较低,而且含糖量比较高,不推荐经常喝。

再看碳水化合物含量:每100g含有4.7g,证明没有添加糖。这是因为牛奶中本身就大约含有5%的乳糖,含糖量在5%左右的酸奶,通常都是无添加糖的酸奶。

最后看配料表:配料表是按照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依次排列的,一般看前几位的配料,就能轻松看清这个食品的“真面目”,通常“配料表越简单越好”,酸奶也不例外。

通过配料表,我们可以看到,这款原味酸乳的配料非常简单,就是牛乳和最常用的两种乳酸菌,没有添加其他任何东西。

对于风味发酵乳,应该这样看:

来源:网络

蛋白质含量每100g含有3.0g,大于国家标准2.9g,是真酸奶;

碳水化合物含量每100g含有13g,远大于生牛乳本身含有的5.0g,额外添加了糖。

看配料表,添加了白砂糖,还加了果胶(增稠剂)和抗性糊精(水溶性膳食纤维)。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儿童和成人每天摄入添加糖建议不超过50g,最好不超过25g。如果喝下这样一瓶风味发酵乳,相当于摄入添加糖(13-5)/100*250=20g,建议少喝。

总结一下:酸奶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选购酸奶时注意以下3点,就能选到真正的好酸奶。

选蛋白质含量超过2.9g的

碳水化合物含量最好是5g左右的

配料表越简单越好

2

长期喝酸奶,对身体真的有好处

选到了真正的好酸奶,每天喝一杯,对身体到底有哪些影响?

1.能充分吸收各种营养素牛奶中的优质蛋白,是我们想要摄入的营养成分之一。除此之外,它还有钙、磷、镁和维生素A等。

酸奶不仅完全保留了原料牛乳中的所有成分,在发酵的过程中,很多蛋白质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肽链、氨基酸,大分子乳糖被分解为半乳糖、葡萄糖等,这使得酸奶本身比牛奶更易消化与吸收,各种营养素被更加充分地利用。

2.不容易缺钙,尤其是乳糖不耐受人群奶及奶制品是补钙的良好选择。很多植物性食物中虽然有不少钙,但受到草酸、植酸等成分的影响,吸收率可能很低。

而奶及奶制品中的钙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不仅在食物中稳定存在,更容易被消化吸收,而且作为一种液态的饮品,即使小朋友,也很容易做到足量摄入。

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的建议,成年人的奶及奶制品每日推荐量为300~500g,可以早餐饮用一杯牛奶,午饭加一杯酸奶,对于儿童来说,早餐可以吃2~3片奶酪,课间再饮用一瓶牛奶或酸奶。

尤其是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因为体内缺少乳糖酶,喝了牛奶就容易腹泻,而经过微生物发酵之后的酸奶,乳糖被分解,且活菌含有β­半乳糖苷酶,有助于乳糖的消化。

3.长期喝酸奶,对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有帮助肠道健康是决定机体健康程度的重要因素,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能为肠道有益菌提供养料,有益于肠道菌群平衡。

而酸奶作为益生菌的发酵产物,自然能为肠道内的益生菌提供养料,同样有助于保持肠道菌群平衡。有实验证实,酸奶饮用者大肠杆菌活性显著降低。

总之,酸奶是美味、营养、健康的饮品,快喝起来吧!

来源:科普中国(ID:Science_China)

作者:九芒星 科普作者

责任编辑:杨艳丽

关键词: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中国创投网 - cn.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